大庆炼化10万吨/年液蜡装置投产
这个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的秘密,而只有上帝才知道这个秘密。
2在伊藤仁斋这里,性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的概括称谓,其中既包含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特征,即理义之道德心,又包含人的身体属性,即出生就拥有的气质资禀。(《孟子古义》,第241-242页)理义之心原本就可以做出道德判断,其反应过程快速而无意识,且是自动的过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伊藤仁斋与朱子言气质之性有别。盖人之性善,故皆有不忍人之心,随触即应,不能自已。第二,理义之心极易被放失,四端本身微弱且不稳定。(《孟子古义》,第233页)三是冥顽不灵,即对自身天命没有体悟的顽然无知:孟子以无四端之心为非人者,是以禽兽待之,而不复以人理论也。然观其曰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则知性之善不可恃,而扩充之功最不可废。
盖内者,与己相连属之意,所谓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是也。其所谓性善云者,就‘凡有四端于我者而言。也因此,天子之政,首先在观天命。
阴阳是一个象概念,主要是用来指示万有大化之原理特征的。这种宇宙论主张,宇宙不是自然而然演化而成的,而是由一个神智设计创造出来的,因此,宇宙有种种理性的秩序,也有一个神圣的目的。所以《周易》一开始就用阴阳的意象来分别说明乾与坤(乾卦纯为阳爻,坤卦纯为阴爻)。宇宙本来就有了,天并不是西方人和有些现代中国学者以为的那样是个人格神,《周易》天地并称,乾坤并建,前提就是天不是、也不能是西方意义的造物主,而是哲学意义上的万物(大全)的起点与终点,一个永恒的运行。
经过现代性思维洗礼的现代学者,的确无法理解古人思想之精微,只能以现代实在论来格义,可这种格义只能让古代事物归于消灭。其实《周易》经传的作者也是有意要人们避免将此经典文本的语义落到实处。
阳之变,阴之化,皆自然必有之功效。这是明确表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最高概念——道,是由阴阳组成的,阴阳是它的两个构成要素。不像西方人(赫西俄德《神谱》最初的神是混沌卡俄斯,寓意宇宙始于混沌),我们中国人从来就认为宇宙是有序的,宇宙二字的字义就反映了中国人有序的宇宙观。朱熹早就表明了阴阳是一个概念:天地间只有一个阴阳。
而《周易》宇宙论与此有明显的不同,它不是从实体出发,而是从非实体的象出发,虽然它也讲天地万物,但它的天地主要是一个哲学观念,而不是指物理意义上的天与地。但这根本没有回答阴阳为何的问题。作为哲学著作而不是单纯的卜筮之书的《易》,以揭示宇宙造化为宗旨,但这不等于就是宇宙论。它关心的主要是天地造化之原理。
所以绝不能将阴阳理解为一对范畴。按照这个说法,阴阳是《易》所要论述的主题。
中国哲学从一开始就没有走西方哲学知性概念思维的路数,而是走了一条独特的象概念的思维道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阳和阴不能单独作为哲学范畴用,在哲学上,它们只是作为构成阴阳这个概念的环节才有意义。盈天地之间,道,其体也。什么是阴阳?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回答是,这是一对从日照的向背而来的范畴,就像道是从路而来一样。八卦以乾坤为首,乾坤本是一个典型的象概念,但它又是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很难从它联想、意象、象知什么。朱子的这段话说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首先,阴阳不是一对范畴,而是一个范畴。
此自然也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形上意义的自然。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显然不是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自然宇宙由八卦或阴阳交相作用而产生。
同样,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也不是说男女分别由乾坤所生或造成,而只是说一切生物的雌雄变化成形之道,即造化之理,已在六十四卦中。《史记·五帝本纪》说尧其知如神,《索隐》释此句为如神之微妙也。
从字面意思去读《易》,而不是从象出发去读它的话,会在理解上犯非常愚蠢的错误。一阴一阳,盖言天地之化不已也,道也。
作为哲学概念的阴阳,最初集中出现在《周易》中。只有这样的知(也就是哲学),方可认识宇宙真理,以指导人事,这应该是中国人很早就有的想法。阴阳虽是两个字,然却只是一气之消息。我们可以将阴阳作为一个概念看,但也不应该忽略它结构的二元性:阴阳做一个看亦得,做两个看亦得。
宇宙的秩序和目的,是由宇宙的创造者赋予的。天道始万物,物资始于天也。
它不是用一个实体性始基来说明宇宙的本原,而是用乾坤阴阳的交互为用(易)来说明万有造化之道、天地众生之理。《尚书·尧典》就反映了这种整体有序的宇宙观。
《尧典》是尧在整体有序宇宙观的基础上予以天上地下各种事务以秩序安排的记录,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是也。阴和阳不能分开作为单独孤立的东西来说,因为独阳不生,独阴不成。
乾者阳气之舒,天之所以运行。中国古代宇宙观,例如《周易》的宇宙观完全没有宇宙的创造者、世界灵魂、不动的推动者(神)这样的人格化的最初创造者,这从《系辞》一开始那段话就可以明显看出。与五行一样,阴阳概念出现得很早,而且也是很多人只是在一般意义,而非哲学意义上谈论阴阳,也就是没有把它当作哲学概念来使用……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主宰宇宙生化的是虚而不实的至德,是乃统天的乾元,而不是什么人格神或别的实体性事物。《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但《周易》显然不是这样的宇宙论。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什么是阴阳?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回答是,这是一对从日照的向背而来的范畴,就像道是从路而来一样。进入专题: 阴阳 中国哲学 。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